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学技术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部署,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日前专题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大力度报道教育战线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新征程上的新举措、新成就、新气象,展现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的精神面貌。
今天,在“勇担教育强市建设新使命 沿着指引方向阔步前行”专栏之“高校贡献”专栏,推出重庆理工大学聚焦该校深化产学研用融合,推进协同育人,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一篇报道来看看——
▲重庆理工大学建成了重庆市首批三个基础学科研究中心之一的重庆几何拓扑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重庆理工大学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荣获一金一银一铜。图为获得银奖的赋力外骨骼学生创新创业团队。
▲重庆理工大学士继巴哈车队在2024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在纵深推进新工科建设、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如何把好人才教育培训质量“最后一道关”?这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如何破题?在今年5月举办的重庆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学校”)首届工科毕业设计创新大赛给出了答案。大赛采用“企业出题、学生答题、社会判题”的竞赛模式,所有选题均来自合作企业,与公司制作实践、产品研究开发和技术储备等紧密结合。
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学校聚焦优势创新要素集聚、国防重大战略需求、科学技术创新能力叠加等行业产业技术需求和发展需要,凝练整合优势资源,以实质举措深化产学研用融合,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协同育人道路。学生参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多项重大赛事均荣获一等奖。
目前,学校车辆工程学院初步建成了西南地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持续不断地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输送创新型人才。
2020级产品设计专业学生彭政,加入了创新工场中的傲雷&理工联合工作室。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设计了两款移动照明产品,并和傲雷集团的工程师团队一起把设计创意快速转化为企业可生产制造的创新方案,为企业带来了超过千万元的销售额,该设计项目在美国缪斯设计评选及法国设计奖评选过程中斩获2项国际大奖。
在学校,还有不少像彭政一样的优秀学子。学校结合创新工场建设及理实一体化教学,贯彻落实OBE教育教学理念,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设计的赛车与作品走上全国竞赛颁奖台,还结合科技成果转化打造了一大批以学生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公司。显著的人才培养成效,让学校多次入选“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高校”,并获批重庆市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学校汇聚各种教育资源,希望培养出更多的‘科学家’,还期待在引导科研成果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孵化出更多的‘企业家’。”学校党委书记康骞说。
针对压铸模具使用寿命低、易磨损的常见问题,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周志明教授带领团队突破了国外进口压铸模具涂层的技术封锁,在学校的支持下,他以资金与技术的方式入股,于2022年与浙江公司合资成立了重庆合创纳米科技公司。短短一年时间,公司对标国际领先水准的技术,降低了40%的压铸模具涂层生产成本,不仅获得了本地压铸件生产龙头企业的认可,还拿到了十几家企业的订单。
“做企业,老师没有经验也没有精力。”周志明说,通过赋予成果完成人或团队80%所有权或者全部所有权的两种方式,学校鼓励、帮助老师们在各地匹配社会资源、对接企业需求,将科研成果落地转化。“正是在学校的政策放权,以及一系列‘后勤保障’式的体贴服务下,公司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产学研用融合搭建了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平台。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与企业合作建设了纳米时栅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同时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建设了重庆清研理工汽车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公司,推进地方、院所、企业、金融等优质资源整合……产业和教育之间的深度融合,将产业需求与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这种融合模式下,产业为教育提供实践环境和就业机会,教育为产业提供人才储备和科技支持,实现了双赢局面。
不仅如此,通过产学研用融合,科技创新的成果得以转化为实际的应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学校以校内创业孵化基地为苗圃,以大学科技园为主体,打造“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周期孵化链,共建6万平米加速器和108亩产业园,成为拥有完整孵化链条的高校,已孵化创业企业300余家,推动师生成立企业85家,总产值突破100亿元。
学校也持续加强与地方政府协同联动,勇于突破‘围墙’和‘壁垒’,实施“一区一策”合作模式,切实走活‘深化融合发展’一盘棋,推进地方、院所、企业、金融等优质资源整合,探索融合发展新理念新道路新模式。
每一项科教融合的探索都是学校推进“融合发展”战略的重要成果。学校近3年科技成果转化超2000项,其中纳米时栅技术成果作价1亿元与中国通用集团合作成立了国测时栅科技有限公司,相关的产业化成果被誉为中国精度,获中国历史展览馆收藏。
“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更好履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责任使命。”学校党委书记康骞说。下一步,学校将继续在融合发展中强力蓄能,全面提升学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高层次创新人才教育培训能力、服务支撑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全面塑造学校面向未来的新优势,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彰显新作为、作出更大贡献。
周一至周日 7:30-17:00